最後更新時間: 2013-06-14 作者: Nash
今天從台北回到高雄
跟朋友約在美麗島站5號出口等
途中經過美麗島站的地標 光之穹頂
即便已經看過許多次了,再看一次還是少不了當時的感動
簡單的WIKI介紹如下
美麗島站(原名大港埔站)位於台灣高雄市新興區,為高雄捷運紅線、橘線交會的捷運車站,為高雄捷運初期路網唯一的轉乘車站。美麗島站是以1979年12月10日在此地爆發、震驚台灣社會和影響民主運動發展的美麗島事件為名。本站由日本建築師高松伸所設計,以祈禱為主題象徵。車站內部之公共藝術作品—光之穹頂,乃由義大利藝術家水仙大師(Narcissus Quagliata)親手打造。美國旅遊網站「BootsnAll」於2012年初評選全世界最美麗的15座地鐵站,美麗島站排名第二名。
帶大家稍微看一眼即可,我把重點放在比較意外經過的 看見美麗島的春天 攝影聯展
這經過這個展算是一個意外,其實美麗島的歷史已經漸漸被人遺忘
剛好經過,就停下腳步稍作停留
鄭南榕算是一個相當難忘的名字,尤其他那句話 剩下的就是你們的事情了
其實是美麗島事件中,難以忘懷的一個烙印
在我們享受前輩奮鬥的成果之時,絕對不能忘本
這些自由並非平白而來
請看這段影片的44秒處
自焚事件講的就是鄭南榕
其實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很難相信,過去居然是這麼的不自由
所以緬懷一下前輩吧
以下是鄭南榕基金會的簡介
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民主歷程中不可遺忘的一頁,今天高雄捷運美麗島站的命名,尤彰顯出民主里程碑。由高雄市政府、鄭南榕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看見美麗島的春天-叛逆。自由!攝影聯展」19日起在美麗島站展出,讓民眾從一張張民主運動、鄭南榕自焚等紀實影像,深思自由之得來不易。
1979年發生的<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民主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印記,而1989年為自由獻身的鄭南榕,更是台灣解嚴前後不能遺忘的關鍵人物;是這些點點滴滴的人與事,匯集成民主運動發展的能量,造就了今日的民主,也才有美麗島站的春天。
由高雄市政府與鄭南榕基金會共同舉辦「看見美麗島的春天-叛逆。自由!攝影聯展」19日起在美麗島站展出,內容包括「519反戒嚴運動」、「228平反運動」、「407鄭南榕為自由獻身」等3大主題,這些影像選自宋隆泉、邱萬興、黃子明、張芳聞、曾文邦、劉振祥、潘小俠、謝三泰等8位台灣紀實攝影家的社會街頭運動照片,與鄭南榕紀念館收藏的影像資料,並以鄭南榕、詹益樺的話語,引領出民主自由的精神與人權思維。另有戒嚴白色恐怖時期案件舉例、被槍決名單等,讓民眾深入歷史的人權教育和珍惜民主內涵,同時感受以「人權城市」自許的高雄市,在人權之路上的努力。
高雄市政府強調,希望透過這次的攝影聯展,讓大家了解戒嚴時代人民所受的禁錮與人權侵害,並回顧一群爭取民主自由的鬥士,以何等的勇氣寫下民主的詩歌,用實際的行動體現民主的理念,更期盼民眾能了解民主之得來不易,也能省思民主與言論自由的重要意義。
最後想用詹益樺的話做最後的結尾
我也想當一個美好而偉大的種子。
延伸閱讀:
↓↓↓ 想吃吃吃!吃不停? 歡迎加入Nash,神之領域粉絲團↓↓↓
歡迎轉載引用,但請留言著名出處,感謝
合作邀約請寄信 [email protected]
有收到一定回信,如果沒回信請留言給我
加入Nash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ash.tw
按讚加入粉絲團
一次也沒有造訪過美麗島站,只從照片上欣賞到他的美,以及令人難忘的背後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