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間: 2013-06-05 作者: Nash
金門四面臨海,來到金門肯定會需要到金門海邊走走
成功海濱,位於成功坑道旁邊
也是位於知名小吃 成功鍋貼 附近,就是陳景蘭洋樓附近的一個海濱
紅色點標出的地方為 陳景蘭洋樓
成功海濱 比較不一樣之處,大概就是他旁邊即是成功坑道
而海濱除了防波堤之外,修整之後還有一些迷彩的塗裝
還滿有意思的
當天天氣很好,接下來就帶大家來逛逛 成功海濱 吧
成功海濱 相當的冗長
而且可以爬上爬下
回頭看看也是滿有意思的,景區的設計也算相當不賴
接下來爬過階梯來到靠海的岩石上面
會發現成功海濱有一個有意思的景象
讓我們來看看
仔細看一下底下的部分
有沒有發現異樣呢?
成功海濱有一大塊地方布滿這些玻璃
岩石上面撒上水泥
然後放上玻璃碎片
因為覺得有意思,所以Nash就多拍了幾張
成功海濱會有這樣的情況,應該是早期這邊是軍事碉堡
怕前方會有敵人摸上岸
所以就安排這樣的防禦措施
所以在成功海濱爬上爬下要特別小心才是,不然會被玻璃刮著了
成功海濱附近不僅可見許多防禦堡壘
還有一些成功坑道廢棄的一些廢棄的防守點
像是上圖就是一例,戰後看起來滿有意思
但是當兵蹲這個點也太痛苦了吧
接下來由其他角度俯瞰成功海濱吧
成功海濱的太陽有點大
這次出門又沒有帶偏光鏡,所以請各位見諒囉
另外有其他行程,所以這次就沒有逛成功坑道了
放幾張圖給各位聞香
之後再為各位報導囉
成功坑道一覽圖
裡面看似是超級大的,有一堆防禦堡壘、寢室等等
真是太強大了
不過之前在這當兵真的是太苦了
接下來補給張坦克美圖吧
喜歡坦克的可以看一下人家介紹金門坦克的資訊唷!
這台應該是M3/M5
擷取一小段給各位看看
中華民國陸軍 [編輯]
美軍提供M3系列給中華民國的起緣起自於租借法案以及日本對美開戰。1942年第一次緬北戰役結束後,國民革命軍部分人員撤往印度進行重編;為了活用租借法案物資,國民政府在印度組建駐印軍戰車訓練班,並在民國32年(1943年)建立駐印軍戰車第一營,全營使用M3A3。之後在滇西緬北戰役時編入新一軍參戰,並在1944年3月3日瓦魯班戰役中成功擊潰日軍第18師團師部,此次重大斬獲後來訂為中華民國裝甲兵節。
國共內戰初期,國民革命軍的M3A3為駐印軍時期接收裝備,並通通納入戰車第一團使用。1948年接收了美軍遺留在中國的M5A1,隨著國軍節節敗退,裝甲部隊也在三大戰役中潰滅殆盡。裝甲司令部在徐蚌會戰後,著手重建裝甲部隊。
二次大戰後,美軍在菲律賓、關島和沖繩各地留下許多戰車。由於運回美國費用太高,也沒有用途,於是大多拆掉武裝和通信系統,任其自然報廢。裝甲司令部參謀長蔣緯國就和美國交涉,把這些戰車買下來運往上海,堆在虯江碼頭。重建的各戰車營就自行尋找堪用的車輛和零件,加以整修組裝。其中戰車第三團第一營湊出廿二輛M5A1戰車,編製成兩個連。經過在台灣的短暫整訓後移防金門。[1]
1949年10月24日,共軍三個團近萬人兵力渡海登陸金門,與國軍爆發三晝夜激戰,是為古寧頭戰役。由於共軍過度輕敵,又缺乏反戰車武器,遭到M5A1戰車痛擊。戰一營先是守住戰略要地瓊林和安岐,隨後擊潰困守海灘和古寧頭各村莊內的共軍,幫助國軍取得勝利。戰役結束之後,金門防衛部司令胡璉贈與戰三團第一營「金門之熊」稱號,表彰該營在戰役中的表現。[2]
景點位置如下
成功海濱
你或許會想吃
歡迎轉載引用,但請留言著名出處,感謝
合作邀約請寄信 [email protected]
有收到一定回信,如果沒回信請留言給我
按讚加入粉絲團
為什麼那麼多玻璃 感覺好可怕
版主回覆:(06/06/2013 12:39:52 AM)
金門軍事的防禦措施啦XD